全世界最大的天书:神秘的纳斯卡线条

1939年,一个酷热难耐的午后,美国考古学家保罗·柯索为了寻找古代印加文明的引水渠遗址,来到了纳斯卡高原上。当他在飞机上向下俯瞰时,被眼前的画面震惊了!


他不仅仅看到了那些在地面上就能辨别出来的笔直笔直的绵延数公里的直线,更重要的是,他还看到了地面上还有许许多多不规则的曲线,组成了一些巨大的图形。而这些图形实在是太巨大了,巨大到他原本站在地面上根本辨认不出来。


保罗·柯索(Paul Kosok)与其妻子玛丽亚·雷奇(Maria Reiche)在纳斯卡沙漠中合影

纳斯卡是在秘鲁首都利马的东南方向的一个小镇,与有着神秘巨石人像的复活节岛算是隔海最近的南美洲地区了。纳斯卡线条就坐落在秘鲁伊卡省这个纳斯卡镇的西北方(坐标:14 41' S, 75 07' W,有Google Earth的可以查查)。


人们陆续来到纳斯卡小镇的北部,发现了大部分的线条和图形都分布在一块完整巨大的高原地域之上,北由英吉尼奥河开始,南至纳斯卡河,面积达450平方公里。
期初来到这里人们,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任何图形全貌,在附近架起瞭望塔也无济于事,只能看到粗陋的浅浅的一条条或笔直或弯曲的小路,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图形。



然而,当人们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飞机,在300米以上的空中盘旋时,才能看到这些图案的全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纳斯卡线条有超过800条直线、300多个几何图形和70种动物与植物的造型,甚至还有类似人类的造型。在纳斯卡找到的最大的图形超过了600米。更有趣的是,在纳斯卡找到最长的线条有14.5公里长。到处都是贯穿整个平原甚至高山,直达远方的笔直的线条与巨大的长方形、梯形、长三角型图案。


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有些直线,穿越了高原、山丘和干枯的河床绵延数英里,却仍然笔直地伸向远方。


还有许许多多不规则排布的梯形、四边形、长三角形。


而那些生动形象,富于脑洞精神的动植物的图形,凡是线条组成的,却都是绝对的“一笔画”!在这些巨大的一笔画中,最为抢眼的,要算是一只45米长的细腰蜘蛛了。


还有几处巨大的图案是一只大约300米的蜂鸟,一只108米的卷尾猴,一只脖子夸张地长足足有300米折成弹簧样子的巨鹭,除了动植物还有类似“人类”的形象,一个拥有巨大双眼的类似外星宇航员的图形,正站立在一个山坡上俯视着大地,似乎是在朝谁打着招呼。



通过碳14测定,人们得出了纳斯卡线条的制作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300年。也就是说,它们已经静静的躺在那儿两千年了。
纳斯卡线条的制作方法至今都是一个迷,但专家们都能明确一个观点,纳斯卡线条形成的机理是这样的:在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是黄沙和黏土,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火山岩和砾石,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它们发黑变暗。在这些就像天然黑板一样的地表上画线条,刮去几厘米的表面黑色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
如果是在另外一种气候条件下,也许剧烈的外界侵蚀会在数月内磨蚀掉这些线条,但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再加上那里几乎没有强风,因此风蚀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纳斯卡高原是如此贫瘠,如此与世隔绝。这些都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条件。
那到底是什么人制作的呢?在纳斯卡附近的同年代地层中还挖掘出了许许多多,有着奇异的头骨墓葬。这些头骨都普遍很长,超出了普通人类头骨一倍的长度。要知道,这些异形的头骨里的脑容量足足有普通当地人的两倍之多。这样的长长的头骨,被广泛地发现于纳斯卡地区附近的墓葬中,数量足足有上百个。人们普遍怀疑,或许是这些长得像异形一样的人类制造了出了纳斯卡线条。


据后来更大范围的挖掘来看,2000年前的纳斯卡人,很少有这样的头型。那么这些异形头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不是属于当时的纳斯卡人呢?不管这些纳斯卡图案是不是这些异形所做。人们首先急于知道的答案是,这些巨大的图形到底是为了什么目所做呢?
自从1939年至今,70多年的光景里,随着各国专家的深入调查,产生了好几种猜测。有的说是,为了避免在老天还没有把人们干旱至死之前,由于部族之间争抢水源的战争提前自相残杀而灭亡,所以最终大家商量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各自部落的图腾在各个领地中标识出来,同时也把引水渠的线路图标识出来,这样大家互相之间按约定行事,谁也不允许破坏规矩。但,这种推论仔细想想便漏洞百出。要想做出如此多的巨幅画作还有绵延数十公里的线条,有那个精力,早就该迁徙到雨水充沛更适合居住的地区了。何必大家在一个荒凉的高原沙漠中苦苦厮杀,最终不得已而达成协议。
另外,就是用直线标示出水渠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地下的水渠竟然如此地规整,这很明显不是当时的技术能在地下完成的,当然,也完全没必要这样,在地下完成如此交织如麻的水渠,又何必要在地表标示出全程的路径呢?
根据一些来自德累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Dresden) 研究纳斯卡线的科学家们宣称他们透过测量磁场和电导率后发现在纳斯卡线上的电导率比它们旁边的要高出8000倍之多 。这样,再结合纳斯卡图案中那些动植物线条都是“一笔画”的特征,且都会延伸出来长长的一端,链接在附近经过的直线条上,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可能是某种发光体,在遥远的2000年前,古纳斯卡人已经可以通过地表某种电力系统,向太空中显示巨大的光画!但这巨大的光画,纳斯卡人要用它来做什么呢?如此大的光画是要给太空中的什么人看呢?研究团队还在苦苦地找寻这线索。


还有一种流传最为广泛的解释,是由埃里克·冯丹尼肯在他那本畅销全球的著作《上帝的战车》一书中所作指出:纳斯卡线条是外星飞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认为,不明身份的外星人在远古时代的某一天降落在纳斯卡高原上,在那里为自己的飞行器修建跑道,而他的证据就是那些酷似机场跑道的线条。


尽管冯·丹尼肯的“外星认修建跑道”的说法受到科学界普遍嘲笑,但是却启发了人们把注意力投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人们开始思索古纳斯卡人会不会参照天上的星座来绘制地面上的图案呢?
其实,就在1939年,在保罗·柯索发现巨大地画的那一天,他还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惊奇兴奋中的保罗在忙碌一整天到处拍照做笔记,不知不觉中太阳西下马上就要天黑了。此时他发现太阳恰好就是从他脚下的一条笔直延伸到远方的线条末端落下去的。而那一天正好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从那时起,就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纳斯卡线条最有力的分析其实是“天书”!这种古代的“天书”,记录了那个时期的星图、历法甚至星系间的坐标系!
先让我们看看离纳斯卡线条不远处,自海上由北向帕拉卡斯半岛前进的路上,有一处峭壁上,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类似烛台的造型,或者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仙人掌,这就是所谓的“安第斯烛台”,学者们一致认为,这座巨大的壁刻“烛台”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而且非常可能与距此南向3公里的纳斯卡线条出自同一群人之手。


这个巨大“烛台”为南北走向,中间最长的那根长棒约240米长。自底部向上约1/3处,另有一个呈东西向的长约120米的三角形横跨于其上,并在左右两端各支撑住2个长度较短的垂直长棒。这3条垂直长棒上都刻画有令人好奇的图案,一般都认为这些图案象征着火焰或光线。而7号床恰好看到的是,左为男人,右为女人,中间就是一个扶桑树!


沿着“烛台”所在的倾斜峭壁,自基部向上看,可以很自然地看到南方的天空出现在绝壁上方,特别是面朝天际子午线的南段。透过电脑模拟2000年前3月的春分午夜时刻(即大“烛台”完成的时期),南十字星座正好横躺在天际子午线南段之上,呈现52度仰角。根据大“烛台”的长棒排列方式与其中央的长棒主轴来看,它极有可能就是南十字星座的地面对应点。
南十字星座虽然属于银河系,但它却处于银河系的特殊区域——古印加人和他们的祖先视此区域为冥界入口。与南十字星座相邻的还有2个暗云星座——狐狸和骆马。在年代已失传的安第斯传说中,这些由星云交错而成的“天际动物”,与神秘的上古时代毁灭地球的洪水有关——据说这些大洪水乃是众星会合前对远古人类祖先的警告。


在现代学者眼中,这样的传说,以及这些星体所在的位置,非常接近我们在埃及、墨西哥玛雅和柬埔寨那些著名的远古遗迹尤其是金字塔所呈现景观一致。在这些文明当中,银河(或名为乳状之海、蜿蜒运河、亡灵之路等)对于死后灵魂的去处,实际上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而且这些文明都还一再提到了时间循环,即天体由于岁差运动而不断“消失”和“出现”。
在埃及、玛雅、柬埔寨的那些金字塔中,主金字塔一般都会对应猎户座!


不仅仅埃及金字塔、玛雅、柬埔寨金字塔同样如是。


那么,再让我们看看纳斯卡线条与猎户座的关系吧。
北半球的猎户座呈现的是直立形态,而2000年前在南半球看到的猎户座则向一边倾斜,看起来不像是人形。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它的外观很可能就是秘鲁原住民口中的巨型蜘蛛。在天空中埃及人心目中的欧西里斯(猎户星座的象征)伸展的双臂就可以想象为古纳斯卡人“天空蜘蛛”张开的腿。
与北半球猎户座直于天空不同,2000年前南半球观察猎户座则是横卧在天空中。


现在,有研究者已经找到证据,证明蜘蛛图案的确是以大约2000年前在西方地平线上的猎户座为设计主题的。他们的计算机模拟还显示出了2000年前,纳斯卡地区夜晚的星空:银河系恰好斜躺在西北边的地平线上方。
一些研究者还认为,当时纳斯卡的天文艺术家们一定已经了解了岁差运动对星体位置变化产生的影响,而且纳斯卡的某些特殊图案上的不同角度交错的直线是为了记录岁差运动,而图案本身则是作为记号,指出与线条有关的星座。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位专门研究纳斯卡线条的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雷奇(María Reiche Grosse Neumann),她算是纳斯卡线条研究领域的最重要人物了。她毕其一生,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地勘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纳斯卡线条是古代纳斯卡人的星图!


这里必须提一句,玛利亚·雷奇于1934年离开家乡德国来到秘鲁工作,1948年开始从事纳斯卡线条的研究,她便痴迷于这片神秘的高原荒漠,从此就再也没离开过这里半步。玛利亚以她一生的耐心、严谨守护着纳斯卡地画,默默勘查,清理地面,按原来的痕迹整修线条,探明修复了1万个线条,60个动物和人的图像,40多个三角型和不规则四边型。
为了纳斯卡线条不受修路、旅游等因素的破坏,她在秘鲁奔波游说,耗尽苦心,身后也葬在了这片她奉献一生的土地上。她促成了纳斯卡线条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纳斯卡镇命名为“纳斯卡的杰出女儿”(Nazca's Favorite Daughter)。
玛利亚·雷奇把她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纳斯卡线条的研究。


她在1940年代中期就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很多纳斯卡线条均与太阳的至点连成一条线,并且发现更多与太阳循环周期之间的必然联系。在1977年出版的《沙漠中的奥祕》一书中,她总结了对纳斯卡巨画的研究。
她提出:这些直线代表星系的运动螺旋代表着巨大的螺旋状星系。


而那些动物图形则是星系、星团或星座的位置标注他们在星图坐标轴中都有自己的星系位置。


星图中,那些由一个点放射出去的直线则是星图坐标系中的坐标轴。


纳斯卡图案与银河系为参照的星图上的位置。


7号床其实最倾向于玛利亚·雷奇有关星图的说法。注意,并不是简单的以地球为视角的天空星座图,而是有着巨大维度的星系坐标轴的宇宙星图。。。不管这些宇宙级的星图要想绘制的如此精确和如此巨大难度该有多么大,也不管到底是什么人绘制的这些巨画。。。总之,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此巨大的星图绘制在地面上,很明显不是给当时的人类所看,毕竟2000多年前当时的人类谁有能力每天漂浮在300多米高的高空查看呢?如果不是给地上的人类看的,那一定是给空中的什么“人”看呢吧?
好吧,看来人类的问题永远是一个接着一个!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连同地球上其他那些远古时期的巨石文明、金字塔文明的答案一样,一同给世人一个交代,我们人类到底曾经经历了什么!我们又真正地来自于何方?
最后,让我们用纳斯卡线条中,这幅最神秘的“外星宇航员”的巨大画像向大家说一声:
“晚安~地球!”


立即定制

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旅行目的地:

旅行日期:

出行人数:

您从哪里得知我们: